【簡介:】一、晉州在哪?晉州市位于河北省中南部、滹沱河河流域,石德(石家莊至德州)鐵路、滄石公路(307國道)、石黃(石家莊至黃驊)高速公路橫經縣境。在東經114°58'20''至115°12'30''、北緯3
一、晉州在哪?
晉州市位于河北省中南部、滹沱河河流域,石德(石家莊至德州)鐵路、滄石公路(307國道)、石黃(石家莊至黃驊)高速公路橫經縣境。在東經114°58'20''至115°12'30''、北緯37°47'30''至38°09'30'',東西寬20.7公里,南北長41.5公里.四周與辛集市、深澤縣、藁城市、趙縣、寧晉縣相鄰。市區(qū)晉州鎮(zhèn)居市境中北部偏西,距省會石家莊市正東45千米,距石家莊國際機場50千米,距天津港口300千米,距黃驊港240千米,距首都北京300千米,并臨近山西省煤炭基地??偯娣e619平方公里,人口52萬,下轄8個鎮(zhèn)2個鄉(xiāng),4個城區(qū)辦事處,共224個行政村。晉州市共有11個民族,其中漢族人口最多,占全市總人口的99.98%。少數民族有回族、滿族、壯族、蒙古族、朝鮮族、苗族、彝族、侗族、白族、土家族。少數民族人口主要聚居于晉州市區(qū),多經商。
二、晉州小吃?
一:油酥燒餅
二:老式炒餅
三:驢湯拉面
四:拇指煎包
五:古樹里煨古梨
六:常營扒糕
七:晉州肉糕
八:晉州油條包麻糍
九:驢肉火燒
三、晉州美食?
張家油酥燒餅
張家油酥燒餅是晉州地方名吃,流傳在晉州市常營村一帶,形狀為圓形,分層均勻,薄如紙張,味香酥脆,咸甜適口,是饋鱔親朋的上等佳品。
張家油酥燒餅選料精良,制作精細。主要用小麥精粉、芝麻、小磨香油、白糖、精鹽、花生油等。和面時反復揉搓,搟成薄餅后,把小米磨成的面粉與花生油調和好的像稀粥似的油糊糊均勻地涂在薄餅上,卷成長長的一卷后,用手揪成一截截面團,抓住兩頭擰兩三下,然后放在案板上用小搟面杖搟成燒餅形狀,最后在一面放上一層芝麻。燒餅成形后,放入木炭爐中慢火烘烤即成。
四、晉州周莊門票?
晉州周莊的門票100元。
周莊古鎮(zhèn)位于蘇州城東南,昆山、吳江、上海三地交界處,是世界文化遺產預選地、首批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
周莊古鎮(zhèn)四面環(huán)水,因河成鎮(zhèn),依水成街,以街為市。主要景點有富安橋、雙橋、沈廳等。井字型河道上完好保存著14座建于元、明、清各代的古石橋。800多戶原住民枕河而居,60%以上的民居依舊保存著明清時期的建筑風貌。
五、晉州文化特色?
晉州市民間藝術豐富多彩,主要有官傘、木偶、戰(zhàn)鼓、挎鼓、霸王鞭(俗稱“落子”)、拉碌碡、扇鼓、跑龍燈、旱船、彩車、荷花燈、挑長藍、舞獅子、踩高蹺、二鬼摔跤等。
六、晉州屬于哪?
晉州市隸屬于河北省石家莊市,地處河北省中南部。截至2014年4月,晉州市總面積619平方公里,人口53.8萬(2010年底),其中城鎮(zhèn)人口15萬,轄9鎮(zhèn)1鄉(xiāng)、3個工業(yè)園區(qū),224個行政村。
七、晉州方言特點?
晉州話又稱晉州方言,是使用于河北省石家莊市晉州市的一種漢語方言,語言學上系屬冀魯官話-石濟片-趙深小片。
晉州話是使用于河北省石家莊市晉州市的漢語方言,語言學上系屬冀魯官話-石濟片-趙深小片。[1]與同屬趙深小片的石家莊方言十分接近。晉州話的使用人數達54萬。
八、晉州位于哪里?
晉州是河北省石家莊市轄縣,位于石家莊市東60公里左右。
九、晉州賦全文?
晉州賦是唐代文學家楊炯所作的一篇賦,全文如下:
晉州賦
夫晉之為州,實乃天下雄鎮(zhèn),山川秀麗,文物薈萃,自古以來,名流輩出。昔有司馬相如、左思,今有李清照、辛棄疾。其地既有山水之美,又有人文之盛,可謂天府之國也。
然則,晉州之勝,豈止于此?蓋其地勢險要,交通便利,自古即為兵家必爭之地。春秋時期,晉陽之戰(zhàn),趙盾以弱勝強,威震天下;南北朝時期,高歡攻陷晉州,成為北方霸主的基礎;唐朝時期,唐太宗親征遼東,晉州為前哨陣地,功不可沒??梢?,晉州之勝,歷史悠久,戰(zhàn)功赫赫。
然而,晉州之美,更在于其人文之豐。晉州文化源遠流長,自古以來就有“文化之邦”之稱。晉州人杰地靈,人才輩出。如唐代詩人王之渙、杜牧、白居易等;宋代文學家歐陽修、蘇軾、辛棄疾等;明代文學家馮夢龍、吳承恩等;清代文學家紀曉嵐、袁枚等。他們的詩詞文章,不僅在當時享有盛譽,而且至今仍被后人傳頌不衰。此外,晉州還有許多歷史文化遺跡,如晉祠、懸泉寺、天寧寺等,這些古跡見證了晉州的歷史和文化。
晉州之美,不僅在于其自然風光和歷史文化,更在于其人文精神和城市風貌。晉州人勤勞樸實,熱情好客,樂于助人。他們尊重傳統(tǒng)文化,注重教育普及,推崇知識智慧。同時,晉州城市風貌也十分優(yōu)美,街道整潔寬敞,建筑風格多樣
十、晉州各村名人?
魏子建,字敬忠,定州巨鹿郡下曲陽縣(今河北晉州市鼓城村)人。北魏大臣,文學家魏收之父。
初任奉朝請,遷太尉從事中郎,出為東益州刺史,鎮(zhèn)撫武興氐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