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圖注:美國RQ-180隱身無人機
軍用無人機的氣動外形,可以是多種多樣的,機翼與機身融為一體這種造型僅僅只是其中之一而已。比如,我國殲6戰(zhàn)斗機逐漸退役之后,數量龐大,直接報廢有點可
圖注:美國RQ-180隱身無人機
軍用無人機的氣動外形,可以是多種多樣的,機翼與機身融為一體這種造型僅僅只是其中之一而已。比如,我國殲6戰(zhàn)斗機逐漸退役之后,數量龐大,直接報廢有點可惜,因此有相當一部分數量被改造為無人駕駛飛機,作為偵察機或靶機來使用,既然是無人駕駛,且是軍用目的,你不能不把它當軍用無人機吧?但它作為軍用無人機,卻有著傳統(tǒng)的常規(guī)氣動布局,機翼與機身并未融為一體。
實際上,機翼與機身融為一體,原本是三代機設計上的主要特征之一,主要就是為了增加飛機氣動外形的流線性,有利于降低飛行時的氣動阻力,有利于提高飛行的品質,同時也具有一定的隱身效果。將翼身融合這種設計發(fā)揮到極致,就是飛翼式布局,數據證明,飛翼式布局飛行器可以帶來較高的隱身優(yōu)勢,因此后來新一代戰(zhàn)斗機、轟炸機等追求隱身設計,沿著飛翼式布局這個方向不斷邁進,有了像B-2這種飛翼式布局戰(zhàn)機的涌現。
在這個大背景下,各國研制軍用無人機,尤其是無人戰(zhàn)斗機時,自然也就沿襲了這個做法,比如美國研制的X47B無人戰(zhàn)斗機,法國“神經元”無人戰(zhàn)斗機,英國“雷神”無人戰(zhàn)斗機,以及中國曾在西安通用航展上展出過的“利劍”無人機,大家的設計外形都是大同小異的,有著翼身融合的典型特征,所要達到的主要意圖也是非常明確的,就是奔著飛翼式布局這種典型翼身融合氣動外形能帶來極強隱身效果這個目標而來的。
翼身融合體設計可以增加升力,增大機內空間,安排油箱和武器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