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一、火箭載人到太空怎么返回?返回技術是復雜的綜合性技術,為使航天器安全返回和準時定點著陸,返回控制和制導、再入大氣層的防熱、回收和著陸是返回技術的關鍵。航天器的返回按
一、火箭載人到太空怎么返回?
返回技術是復雜的綜合性技術,為使航天器安全返回和準時定點著陸,返回控制和制導、再入大氣層的防熱、回收和著陸是返回技術的關鍵。航天器的返回按技術特點則可以分為:彈道式返回、半彈道式返回和滑翔式返回三類。
第一種是采用彈道式返回的航天器,像炮彈一樣,沿著一條很陡峭的路徑返回,在穿越大氣層時不產(chǎn)生升力,因而不能進行落點控制,所以落點偏差較大,并且過載比較大(可達8g~9g),接近人體所能承受的極限。落點散布也比較大。
航天器返回到地球表面的任務主要包括:實現(xiàn)將宇宙飛行速度減速到落地前的開傘速度;保證再入過程空氣產(chǎn)生的力、熱等效應滿足任務需求;保證再入飛行安全并著陸到要求的落區(qū)范圍 。
蘇聯(lián)和美國早期的返回式航天器都采用這種形式,如蘇聯(lián)的“東方”號、“上升”號飛船和美國的“水星”號飛船。
第二種是采用彈道-升力式返回的航天器,它一般都采用鐘形結(jié)構(gòu),在穿越大氣層時產(chǎn)生一定的升力,因而能夠?qū)ζ滹w行軌跡進行一定控制,落點準確度比較高,過載也較?。ú淮笥?g)。美國的“阿波羅”號系列飛船、俄羅斯的“聯(lián)盟”號系列飛船和中國的“神舟”號系列飛船采用的都是這種返回著陸方式。阿波羅號飛船采用的彈道-升力式返回。
最后一種就是水平著陸,水平著陸返回的航天器也就是有翼返回航天器,最典型的就是美國的航天飛機。它的外形與飛機相似,可實現(xiàn)水平著陸。這種著陸方式過載最?。s1.5g),是航天員感覺最舒服的著陸方式,而且航天飛機控制能力很強,落點精度很高,可以在指定的機場跑道上著陸,也可以重復使用。
二、太空艙返回地面需要多長時間?
太空艙返回地球需要9個多小時左右。
成功返回地球,是需要分為多個步驟的,并不是直接就可以返回地球了。從神舟十三號飛船與太空站核心艙分離,到最終返回地面,太空三人組回家之旅經(jīng)歷390多公里,需要9個多小時。
返回艙返回地球的過程是:
快速返回需要滿足比較苛刻的參數(shù)條件。正是因為空間站的存在,能夠提前對飛船的狀態(tài)進行設定調(diào)整,神舟十三號才具備了快速返回的能力。
繞飛結(jié)束后,神舟十三號返回艙正式進入歷時48分鐘左右的“生死時速”:在降軌之前,神舟十三號首先完成了軌道艙和返回艙的分離。隨后發(fā)動機開機,飛船逐步下降高度,并在進入大氣層之前完成推進艙分離,返回艙進入返回軌道。
飛船返回艙下降到距地面100公里左右即進入大氣層,會與空氣產(chǎn)生劇烈摩擦,底部溫度上升到上千攝氏度,四周被火焰包圍,同時艙內(nèi)會出現(xiàn)震動噪聲過載的現(xiàn)象。
在距離地面80公里時,返回艙還會進入“黑障區(qū)”,在4-6分鐘內(nèi)暫時與地面失去聯(lián)系。
最后,在距地面10公里左右的高度,返回艙依次打開引導傘、減速傘和主傘,并拋掉防熱大底。在距地面1米左右時,返回艙底部4臺反推發(fā)動機點火,下降速度降到2米/秒左右,最終安全著陸。
三、火箭發(fā)射后,宇航員到底是怎么回地球的?
火箭發(fā)射后,宇航員是通過乘坐在返回艙中回到地球的。
首先,宇航員進入返回艙,這個返回艙會被搭載在火箭上一起發(fā)射升空。當火箭到達預定的軌道高度后,會與返回艙分離。
然后,返回艙會進行再入大氣層的操作,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步驟。再入大氣層的過程中,返回艙會以極快的速度穿越地球的大氣層。這個過程中,由于高速摩擦產(chǎn)生的熱量會使返回艙外部燃燒,形成一道亮光。
接著,在接近地面時,返回艙會通過一定的角度進入大氣層,并逐漸減速以降低溫度和速度。最終,返回艙會安全降落在地面上。
整個過程中,宇航員需要坐在返回艙內(nèi),并按照預先設定的程序進行操作。同時,他們還需要承受再入大氣層時的高溫和強震動等不利條件。
四、航天員返回地球速度多快?
一般為6-7m/s。
返回艙承載了宇航員及大量的精密試驗儀器,返回艙的成功回收是載人航天工程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返回艙在返回地面的過程中,一般都采用降落傘來降低其著陸速度。
由于受降落傘的設計著陸速度限制,載人航天返回艙在陸地上的著陸速度一般為6-7m/s,而對無人返回艙可達10-14m/s。返回艙以這樣大的著陸速度著陸時會在著陸瞬間產(chǎn)生很大的沖擊,對艙內(nèi)宇航員及儀器設備造成較大影響。
五、宇航員怎么樣回到地球?
宇航員從太空回家的過程,需要大量的科學家經(jīng)過夜以繼日的計算,確定軌道(角度、速度)、確定落點(平坦、空曠、安全)、天氣因素(氣候穩(wěn)定)等。
所以,一般落點都選在沙漠地區(qū),這里多地勢平坦、視野開闊,而且少雨少云。
宇航員乘坐的航天器與核心倉分離后,并不會馬上進入大氣層,而是進入返回軌道。
進入軌道后,航天器與軌道艙、推進艙進行分離,分離過程需要產(chǎn)生較大的動能,以便有足夠的速度進入大氣層,會讓宇航員感受到很大的撞擊感。
軌道艙、推進艙會在大氣層中被燃燒掉,只有宇航員乘坐的返回艙才能回到地球。
然后就是驚險的穿過大氣層過程,與大氣層的摩擦,會把返回艙的外表面燃燒成一個大火球。
在距離地面40公里左右的地方,返回艙脫離了黑障區(qū);在距離地面10公里左右的地方,返回艙開始降速,會依次拉出引導傘、減速傘。
減速一段時間后,主傘會被拉開,速度進一步降低,此時的下降速度會被控制在8米/秒。
在距離地面約1公里的時候,返回艙的反推器開始工作,速度會再次下降,宇航員的座椅提升,以便緩沖撞擊力。
然后著陸,地面工作人員早已在此等候,迎接英雄歸來!
六、載人飛船返回地球全過程?
程序一:離“站”上“船”,撤離空間站組合體。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與空間站天和核心艙首先實施分離。分離前,航天員需要關閉連接天和核心艙與神舟十三號的雙向承壓艙門,正式撤離空間站。進駐神舟十三號飛船后,航天員需要馬上換上出征時穿過的艙內(nèi)壓力服。
程序二:在返回艙值守,等待返航。在神舟十三號飛船返回艙內(nèi),航天員還要進行一些返回前的準備,包括返回狀態(tài)的設置、在軌指令的發(fā)送等。
程序三:進入大氣層前,完成“兩艙”分離。神舟飛船的前段是軌道艙,中段是返回艙,后段是推進艙。在降軌之前,軌道艙和返回艙將首先進行分離。隨后發(fā)動機開機,飛船逐步下降高度,并在進入大氣層之前完成推進艙分離,返回艙進入返回軌道。
程序四:進入大氣層,經(jīng)歷高溫震動惡劣環(huán)境考驗。飛船返回艙下降到距地面100公里左右,進入大氣層后,是返回過程中環(huán)境最為惡劣的階段??諝饷芏仍絹碓酱?,返回艙與空氣劇烈摩擦,使其底部溫度高達上千攝氏度,返回艙周圍被火焰所包圍,艙內(nèi)會出現(xiàn)震動噪聲過載的現(xiàn)象,其間會經(jīng)歷4-6分鐘的“黑障區(qū)”,返回艙此時會和地面失去聯(lián)系,但地面可以通過電掃雷達等方式進行跟蹤。
程序五:打開降落傘,穩(wěn)穩(wěn)落地。在距地面10公里左右的高度,返回艙將依次打開引導傘、減速傘和主傘,并拋掉防熱大底。在距地面1米左右時,啟動反推發(fā)動機,下降速度降到每秒2米左右,最終使返回艙安全著陸。
七、載人飛船飛上太空是怎樣返回地球了?
載人飛船的返回原理主要是借助了熱防護系統(tǒng),再通過降落傘減速著陸。
1. 載人飛船返回時,進入大氣層后速度逐漸加快,同時摩擦和壓力也增大,并因此產(chǎn)生大量的熱量,而熱防護系統(tǒng)可以通過降低表面溫度,吸收和散發(fā)熱量來保證安全。
2. 然后,載人飛船配備了多個降落傘,在高速飛行時啟動,對飛船進行減速,使得后面的降落更加平穩(wěn),最后將飛船安全著陸。
除了熱防護系統(tǒng)和降落傘,載人飛船回饋地球的過程中還有很多其他的技術挑戰(zhàn),包括對大氣參數(shù)、轉(zhuǎn)移過程、姿態(tài)等的多方位精確控制。
此外,宇航員身體狀況的關注以及必要的救援準備也很重要。
八、航天飛機返回地球過程原理?
航天器在軌道上的運動是在有心力場作用下基本上按天體力學規(guī)律的運動。改變運動速度可使航天器脫離原來的運行軌道轉(zhuǎn)入另一條軌道。若速度的變化使航天器轉(zhuǎn)入一條飛向地球并能進入大氣層的軌道,便有可能實現(xiàn)返回。航天器是應用變軌原理邁出返航第一步的。
航天器返回時重新進入地球大氣層,稱為再入。能夠耐受再入飛行環(huán)境的航天器又稱為再入航天器。再入航天器和再入彈頭統(tǒng)稱再入體。通常取80~120公里為開始再入的高度。航天器在這一高度上的速度叫再入速度。速度方向與當?shù)厮椒较虻膴A角叫再入角。航天器從環(huán)地軌道返回的再入速度在8公里/秒左右(視軌道高度而定),從月球返回的再入速度接近11公里/秒,從行星返回的再入速度為13~21公里/秒(視具體行星而定)。
再入航天器進入大氣層后受到空氣阻力 (D)的作用,其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反,大小與大氣密度 (ρ)、飛行速度(V)的平方以及表示再入體形狀特征的阻力面積(CDA)成正比, 。地球大氣雖然稀?。ㄓ绕涫歉邔哟髿猓?,但如果再入體有較大的阻力面積,氣動阻力所產(chǎn)生的減速仍足以將其速度大大減小。至今再入航天器都是利用地球大氣層這一天然條件,應用氣動減速原理實現(xiàn)地面安全著陸的。
大氣減速會使再入航天器內(nèi)人員和設備受到制動過載的作用。保證制動過載不超過人體或設備所能耐受的限度,也是實現(xiàn)返回的必要條件。大氣減速還使再入航天器受到加熱。當再入航天器以極高的速度穿過大氣層時,由于對前方空氣的猛烈壓縮和與之摩擦,航天器的速度急劇減小,它的一部分動能轉(zhuǎn)變?yōu)橹車諝獾臒崮?。這種熱能又以對流傳熱和激波輻射傳熱兩種形式部分地傳給航天器本身,使航天器表面溫度急劇升高,形成氣動加熱。從月球或行星返回的航天器具有更大的能量,氣動加熱就更為嚴重。保持航天器一定的結(jié)構(gòu)外形和防止乘員座艙過熱是實現(xiàn)返回的一個重要的技術關鍵。
九、宇航員上太空是怎么下來?
返回艙降落傘主傘將會調(diào)整成雙點吊掛,使返回艙以安全的垂直狀態(tài)落地。
返回艙將會排掉剩余推進劑。同時,航天員的緩沖座椅升起,準備接受著陸沖擊力。 在距地1.2米時,返回艙的4個反推火箭點火工作。正常狀態(tài)下,主傘會使返回艙以7米每秒左右的速度著陸。反推火箭工作后,速度會降到2米每秒以下,可保證航天員的安全著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