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海軍陸基飛機駕駛員和空軍飛機駕駛員同類型同級別機型的待遇是差不多的,工資因飛行員等級不同而不同。除了工資外,每飛行一小時有一定的飛行津貼,戰(zhàn)斗機的話根據(jù)機型不同大約在
海軍陸基飛機駕駛員和空軍飛機駕駛員同類型同級別機型的待遇是差不多的,工資因飛行員等級不同而不同。除了工資外,每飛行一小時有一定的飛行津貼,戰(zhàn)斗機的話根據(jù)機型不同大約在45元到200元不等,艦載機駕駛員工資要高一些,出海時有額外的補助。當然,試飛員待遇就更高了。飛行員無論是空軍還是海軍還是陸航原則都不會解決家屬就業(yè),除非有特別突出的貢獻或有可能
戰(zhàn)艦世界亞服中不撓的艦載機海黃蜂是什么飛機?
de Havilland Hornet德·哈維蘭 大黃蜂式戰(zhàn)斗機
(第63中隊的德·哈維蘭 大黃蜂式戰(zhàn)斗機F.3)
游戲里是這樣的不過還是稍微有點不一樣的,因為是艦載型號,所以游戲里的實際上是Sea Hornet,也就是海黃蜂
木頭奇跡的延續(xù)此型號的飛機是基于著名的“木頭奇跡”蚊式轟炸機的基礎上改進而來,而蚊式轟炸機和大黃蜂式戰(zhàn)斗機均由德·哈維蘭設計研制(蚊式轟炸機)
(FB.Mk 26 戰(zhàn)斗轟炸機型蚊式)
而大黃蜂式戰(zhàn)斗機正是基于蚊式開發(fā)而來
1941年秋季,德哈維蘭發(fā)現(xiàn)其還有余力進行新項目設計,此時蚊式轟炸機已經進入全力生產階段,而噴氣式戰(zhàn)斗機(吸血鬼式戰(zhàn)斗機)正在等待原型發(fā)動機的生產,德哈維蘭意識到英國空軍可能需要一種由一對大型活塞發(fā)動機提供動力的高速無武裝的夜間轟炸機,故而產生了D.H.101項目,不過這個項目并非軍方下令開發(fā)的,而是作為私人項目進行開發(fā)的。
該項目原本計劃使用Napier Sabre式發(fā)動機,但由于這種發(fā)動機出現(xiàn)了一定的問題,所以101項目很快就被另一個低功率設計取代,德哈維蘭內部將其稱之為102項目。
102項目計劃使用勞斯拉斯的格里芬或者梅林發(fā)動機提供動力,但這兩個方案都會使得該項目比蚊式飛的還要慢,所以吸引力不大。
時間來到了1942年11月,德哈維蘭選擇擱置了夜間轟炸機的項目,并專注于生產遠程戰(zhàn)斗機D.H.103,這個設計最大化的利用了梅林發(fā)動機。103的造型像一個小號的蚊式,而且只有一個座位,意味著這是單座戰(zhàn)斗機,103的設計是為了供太平洋戰(zhàn)區(qū)使用,以對抗日本空軍的飛機,這要求戰(zhàn)斗機的機身需要高度精簡,以適應遠距離作戰(zhàn)的要求。所以103使用了比較小的前部面積的梅林發(fā)動機。
1942年底,D.H.103的模型被生產出來并向英國皇家空軍的飛機制造部官員進行演示,但由于戰(zhàn)爭的原因,這個項目并未被立刻采納。
1943年六月,圍繞著D.H.103,皇家空軍公布了空軍規(guī)格清單F.12/43,不久之后D.H.103項目獲得了大黃蜂的名字。
與此同時,103項目已經啟動了海軍版本的開發(fā)工作,為了在航母上工作,103做了一些改進,包括改進控制性,特別是在低速飛行時的操控性,以及為飛行員提供盡可能高的可見度。兩個螺旋槳沿相反方向驅動,以改善起飛和著陸的特性,并且集成了高阻力襟翼,以在進近過程中提供更大的升力。
(大黃蜂的原型機,代號為RR 915 攝于1944年)
由于今天說的是海軍版本的,所以我們直接看海黃蜂的歷史在大黃蜂的原型機首飛后不久,皇家空軍發(fā)布了規(guī)格清單N.5/44(也可能是皇家海軍,因為海黃蜂時配屬給海軍航空兵的)給德哈維蘭,其內容涉及了對大黃蜂式戰(zhàn)斗機的海軍版本的要求。
德哈維蘭應該是與赫斯頓飛機公司簽約,由赫斯頓負責對三架大黃蜂的早期生產型F.1進行改裝。
改裝內容包括對機翼進行改動,使得機翼包含折疊機構,讓副翼/襟翼外側的每一個外機翼板都可以向上和向內折疊。鉸鏈結構則安裝在上部機翼的蒙皮部分,下部機翼的蒙皮則安裝有固定閂鎖,而洛克希德液壓千斤頂則用與移動機翼面板。引入開槽襟翼以改善低速時襟翼的控制。
(1955年在RNAS斯特雷頓展出的海黃蜂FN.21,注意機鼻部分的結構十分特殊)
海黃蜂共有三個變體,F(xiàn).20 NF.21和PR.22
F.20為常規(guī)型號,基本就是由陸基版本的大黃蜂改進而來,而NF.21則是夜間戰(zhàn)斗機型號,安裝了特殊的減震排氣裝置,并在機翼后緣上方的后機身上增加了第二個基本座艙,ASH雷達設備放置在該駕駛艙的后部,雷達操作員/導航員面向機尾。
而PR.22則是F.20改裝而來的專用照片偵察機。機炮被移除,在后部機身上安裝了三個攝像頭,兩個用于夜間照相的F.52和一個用于白天的K.19B。這個型號一共制造了23架。
所有的海黃蜂都安裝了梅林133/134s型發(fā)動機,這些發(fā)動機應該是專門為艦載機而改進的。(一架NF.21于1955年在RNAS Stretton展出,雙翼折疊。還顯示了黃蜂和海黃蜂的“遞進”螺旋槳)
不過這些飛機并沒有能趕上二戰(zhàn)這些飛機在被部署到戰(zhàn)場前,二戰(zhàn)就結束了,所以這些飛機的服役時間也相當?shù)亩?/p>
1944年七月28日首飛,而1946年才入役,而1956年這些飛機就退役了
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噴氣式戰(zhàn)斗機的誕生,這使得活塞式戰(zhàn)斗機的存在意義基本上變得沒有了
大黃蜂式戰(zhàn)斗機一共生產了383架,而海軍版本則生產了174架,包括F.20 NF.21和PR.22型號
F.1的規(guī)格參數(shù)飛行員:1人
長度:10.82米
翼展:14英尺
高度:4.32米
機翼面積:361平方英尺(33.5平方米)
機翼:EC1240
空重:11292磅(5122公斤)
總重:15820磅(7176公斤)
最大起飛重量:1825磅(8278公斤)
動力裝置:兩臺Rolls-Royce Merlin 130/131(左旋和右旋)V-12液冷活塞發(fā)動機,每臺2,070 hp(1,540 kW)
螺旋槳:4葉片D.H
等速螺旋槳(左旋和右旋)(NF.21三視圖,可以看到機背上的第二個駕駛艙供觀察員/雷達操作員使用)
我能查到的資料顯示海黃蜂曾經被部署到不屈號航空母艦,光輝號航空母艦,復仇號航空母艦和宏偉號輕型航空母艦上(雄偉號)(不屈號)(光輝號)
(復仇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