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在古代,人們將文采出眾的人稱之為才子,但文人相輕,或為名、或為利,文人之間多有攀比,這時就有好事者將其中最為博學多才者排出名次,也就有了“幾大才子”的稱呼。
在現(xiàn)代,因為影視
在古代,人們將文采出眾的人稱之為才子,但文人相輕,或為名、或為利,文人之間多有攀比,這時就有好事者將其中最為博學多才者排出名次,也就有了“幾大才子”的稱呼。
在現(xiàn)代,因為影視或者文學作品的影響,提到“四大才子”我們第一時間想到的應該就是明代時期,以唐寅(唐伯虎)為首的江南四大才子。
圖|江南四大才子(影視劇照)
他們四人每個都是當時最為才華橫溢的文化人,在各自領域里對于后世的文化傳承影響頗多,更有諸多傳世名作流傳至今,讓我們可以通過這些墨寶來一窺古代風情。
但其實“四大才子”并不是唐伯虎四人的專屬稱號,每個時代都有屬于自己的“幾大才子”,甚至有時人們還會將同一地址不同時代的人一起并列。
例如“彭城四劉”,劉安、劉向、劉孝綽、劉知幾四人,他們雖然不屬于同一時代,但因為同屬徐州人,且都開創(chuàng)過中國(世界)第一的記錄,所以也有人將他們并列為“徐州四大才子”
而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仔細了解下“民國四大才子”,看看這四位民國最杰出的文化人,都曾做過哪些讓人議論紛紛的事情。
第一位才子——徐志摩圖|徐志摩
徐志摩于1897年出生于浙江省硤石鎮(zhèn),因為自小就在家里的私塾讀書,打下了堅實的古文根底,14歲時進入杭州府中學堂,并在學校??习l(fā)表了人生的第一篇作品。
從杭州中學堂畢業(yè)后,徐志摩又先后就讀于上海滬江大學、天津北洋大學和北京大學,并于1918年赴美留學,在克拉克大學學習銀行學,在哥倫比亞大學學習經(jīng)濟學,之后又奔赴英國,在劍橋大學研究政治經(jīng)濟學。
這段綿長的學習生涯,為徐志摩打下了堅實的文學功底,同時在劍橋留學期間,徐志摩深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其中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正是這兩年留學生涯,讓他奠定了自己浪漫主義詩風。
徐志摩作為新月派詩人中的代表人物,可以說新月派的成立和發(fā)展,徐志摩都起著重要作用,所以人們又稱其為“新月派盟主”。
圖|徐志摩
他的代表作品《再別康橋》《翡冷翠的一夜》等,直到現(xiàn)在依然被人們廣為流傳,是我國近代文學史上頗有影響力的作家、詩人。
徐志摩原名徐章垿,志摩二字是他父親后來為他改的,關于改名一事還有個趣聞,傳說徐志摩小時候曾被一個叫志恢的和尚摩過頭,那和尚稱徐志摩將來必成大器,于是徐父就將他的名字改為志摩。
徐志摩雖然在文學上成就斐然,但在感情之路卻坎坷頗多,有人說徐志摩天生就是個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人,他對感情生活充滿了個人理想主義,但小編卻覺得他就是個徹頭徹尾的渣男。
徐志摩在18歲時就與第一任妻子張幼儀結婚,因為是父母包辦婚姻,徐志摩對于這件婚事很不滿意,如果不是為了滿足父母抱孫子的愿望,徐志摩連理都不想理自己的妻子。
圖|張幼儀
在徐志摩眼里,張幼儀只是個沒文化的鄉(xiāng)下人,配不上自己,所以就連張幼儀懷孕時,他也置之不理,反而要跟她離婚,在離婚被拒絕后,徐志摩居然直接出國了。
更過分的是,徐志摩不顧國內(nèi)懷孕的妻子,卻在國外同當時正在英國留學的林徽因好上了,在很多人眼里,他同林徽因的這段充滿理想主義的戀情是讓人羨慕和向往的。
但大家想象下,他跟林徽因戀愛時,他的妻子張幼儀正懷著孕,正是需要他的安慰與支持,他卻在國外與別的女人談情說愛,就連張幼儀產(chǎn)子之時,徐志摩明明知道,卻也不管不顧,好像張幼儀給他生的孩子,有辱他的身份一樣。
圖|林徽因
在徐志摩同林徽因的戀情結束后,剛剛回國的徐志摩又同好友王賡的妻子陸小曼好上了,人家是朋友妻、不可欺,到他這就成了朋友妻、不客氣,不管是什么原因導致二人走到了一起,但徐志摩在感情方面的人品讓小編屬實不敢“恭維”。
第二位才子——戴望舒戴望舒是我國現(xiàn)代派象征主義詩人,他的詩以憂郁情思為基礎,詩中用傳統(tǒng)、古典的表現(xiàn)形式,來詮釋現(xiàn)代愛情的唯美,其獨特的寫作風格在當時大受歡迎,被人稱為現(xiàn)代詩派的“詩壇領袖”。
同樣作為才子,戴望舒的感情經(jīng)歷也并不幸福,但他不像徐志摩是因為看不上張幼儀而移情別戀,戴望舒在感情經(jīng)歷上一直處于弱勢地位,而且曾先后兩次以死相逼,妄圖留住愛情。
圖|戴望舒
戴望舒的初戀是施蟄存的妹妹施絳年,在大革命失敗后,戴望舒到施蟄存家避難,在看到施絳年的第一眼,戴望舒就愛上了這個小自己五歲的女人。
自此,戴望舒就開始瘋狂追求施絳年,可惜郎有情妾卻無意,施絳年性格開朗活潑,而戴望舒的性格卻憂郁內(nèi)向,雙方性格不合,在加上戴望舒小時候得過天花,導致臉上坑坑洼洼,顏值屬實有點低,這讓施絳年有點看不上他。
但戴望舒雖然性格內(nèi)向,可面對愛情時卻是瘋狂大膽的,看施絳年對自己愛答不理,戴望舒就以跳樓相逼,讓施絳年接受自己,并同意了自己求婚。
但戴望舒不知道,此時的施絳年已經(jīng)喜歡上了別人,答應他的求婚也只是權宜之計,在二人訂婚后,施絳年就以為了保證婚后的經(jīng)濟條件,讓戴望舒出國完成自己的學業(yè)。
圖|作品《雨巷》
興高采烈出國的戴望舒,不久后就收到施絳年已經(jīng)移情別戀的消息,頓時也顧不上學業(yè)了,連忙趕回了上海,在證實了施絳年確實已經(jīng)移情別戀后,戴望舒終于死心,在當眾打了施絳年一巴掌后,直接解除了婚約,結束了自己八年的苦戀。
在結束了同施絳年的戀情后,戴望舒沉浸在傷痛中,好友穆時英為了讓他盡快從失戀中走出來,就將自己妹妹穆麗娟介紹給了戴望舒。
正值青春年華的穆麗娟頓時吸引了戴望舒的注意,而穆麗娟也對他的才華非常仰慕,二人最終走到了一起,并在上海舉辦了一場盛大的婚禮。
這段郎才女貌的婚姻本該充斥著溫馨幸福,但戴望舒完全不懂如何去愛一個女人,在家只知道忙于寫作,完全忽視了妻子,當穆麗娟提出離婚時,戴望舒才終于醒悟過來,可惜為時已晚。
圖|穆麗娟
他曾嘗試再次以死相逼,希望能留住戴麗娟,可惜這次卻失敗了,最終只能無奈在離婚協(xié)議上簽字,結束了這段婚姻。
相比于在文學上的天賦,戴望舒在感情方面實在沒什么悟性,根本不懂得如何獲取和維護自己的愛情,只知道用以死相逼的方式去作出挽留,但感情既然已經(jīng)出現(xiàn)裂痕,就不是這些激烈手段可以修補的。
第三位才子——邵洵美邵洵美是民國時期著名的“唯美”詩人,在現(xiàn)代文學史里,他的作品與大部分五四青年作家的寫作風格迥然不同。
在當年那個轟轟烈烈的革命大時代,像邵洵美這種一味吟風弄月的作家,自然與其他作家格格不入,但他的作品雖然過于追求唯美,可不能否認的是,他確實是當時最為才華橫溢的文化人之一。
圖|邵洵美
在當時,邵洵美和徐志摩因為都是美男子,在加上都文采斐然,就被大家稱為“詩壇雙璧”,后來二人也真的成為了好朋友,但關于二人之間的相識,其實還有一段堪稱奇妙的經(jīng)歷。
邵洵美赴英國劍橋留學期間,在劍橋市中心有個擺攤賣舊書的老人家,每次邵洵美去買書時,老人家都問他是不是姓“Hsu”(徐的英文發(fā)音),老人說有個要翻譯《拜倫全集》的中國人跟他長得非常像。
邵洵美知道老人說的是徐志摩,他在國外認識的張道藩、徐悲鴻等朋友,也經(jīng)常說他跟徐志摩長得特別像,因此,邵洵美對于這個跟自己長得很像的中國詩人就非常好奇。
有趣的是,過了一段時間,他就在逛街時遇到了徐志摩,兩人一見面,徐志摩就熱情地拉著邵洵美的手,調侃道:“弟弟,我找你找的好苦?。 ?。
圖|邵洵美與徐志摩
原來徐志摩早就知道了邵洵美的存在,一直通過朋友四處打聽,想見見這個面熟的“弟弟”,但沒想到兩人居然能在街上直接偶遇,不得不說生活中充滿了巧合。
第四位才子——郁達夫郁達夫是中國著名現(xiàn)代作家,他的首部作品小說集《沉淪》,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第一部白話文小說,在當時文學界引起了廣泛的討論。
郁達夫是自傳體小說的開創(chuàng)者,他以自身經(jīng)歷為創(chuàng)作素材,將自己的思想感情、個性和人生際遇毫不掩飾地寫進作品之中,這種充滿抒情浪漫的寫作形式非常受當時的青年作家們追捧,甚至在當時的中國文壇上掀起了一股浪漫派的潮流。
而郁達夫除了文人的身份外,他還是一名充滿愛國主義精神的抗日烈士,在他的文章之中充滿著濃烈的抗日精神,他本人更是在全國各處參加抗日宣傳工作。
圖|郁達夫
郁達夫在《星洲日報》主筆期間,曾同時編著四五種刊物,連續(xù)發(fā)表了400多篇有關抗日的言論,他在刊物上將國內(nèi)形勢和政治形勢仔細分析,并呼吁人民一起參加抗日。
這些論文造成了非常轟動的效果,許多海外華僑看到后紛紛出手支援國內(nèi)抗日,更有華僑直接被文章激勵,回到國內(nèi)參與抗日戰(zhàn)爭。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新加坡被日軍攻陷,當時參加“新加坡文化界抗敵聯(lián)合會”的28位文化界人士流亡到印尼蘇門答臘島中西部的巴亞公務市。
郁達夫為了掩飾身份,就化名趙鐮,在當?shù)亻_了一家名為“趙豫記”的酒廠,同時暗地里向外放出自己精通日語的消息,希望引起日軍的注意。
果然,日軍在得知這個消息后,就強迫郁達夫給他們當翻譯,郁達夫的目的本就如此,就直接答應了下來,并在當翻譯期間,利用權利暗中救助這些文壇界的同胞。
郁達夫給日本人當了七個月翻譯,在這期間,他不顧自身的安危,反而先安排胡愈之等國內(nèi)文藝界同胞先行離開印尼,而他自己則因為漢奸的告密,被日軍發(fā)現(xiàn)并殺死。
圖|郁達夫
以上就是關于“民國四大才子”的內(nèi)容,有的人備受爭議,有的人讓人敬仰,但不論如何,他們都是那個時代最耀眼的文學才子,對于近代文壇產(chǎn)生的影響同樣不可忽視,配得上“四大才子”這個美名。
民國四大才子是指徐志摩、郁達夫、邵洵美、戴望舒。
徐志摩,現(xiàn)代詩人、散文家。漢族,浙江海寧市硤石鎮(zhèn)人。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學美國時改名志摩。曾經(jīng)用過的筆名:南湖、詩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鶴、仙鶴、刪我、心手、黃狗、諤諤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詩人,新月詩社成員。1915年畢業(yè)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讀于上海滬江大學、天津北洋大學和北京大學。 1918年赴美國學習銀行學。1921年赴英國留學,入劍橋大學1當特別生,研究政治經(jīng)濟學。在劍橋兩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
作為那個時代的名人,徐志摩做到了一個普通知識分子能做的一切,他在追求自身幸福生活的同時,也對民族命運有過深刻的思考。他與張幼儀的婚姻是那個時代的不幸,他與林徽因的淡淡情愫令人唏噓,他與陸小曼的婚姻熱烈而深情。
郁達夫,原名郁文,幼名蔭生、阿鳳,字達夫,浙江富陽人,中國現(xiàn)代著名小說家、散文家、詩人。郁達夫精通五門外語,分別為日語、英語、德語、法語、馬來西亞語。代表作《沉淪》《故都的秋》《春風沉醉的晚上》《過去》《遲桂花》等。曾經(jīng)與徐志摩作為同班同學。曾與魯迅創(chuàng)刊合編《奔流》。
由于郁達夫的失蹤太過詭秘,關于他的生死至今仍像謎一般沒有解開。較為流行的一種說法緣于1946年8月8日,邵宗漢先生從棉蘭蘇門答臘聯(lián)軍總部情報處所獲取的消息。該消息證實,聯(lián)軍當局在日本戰(zhàn)犯口中得知郁達夫于1945年9月17日被日本憲兵槍殺,同時被害者尚有歐洲人數(shù)名,遺骸埋在武吉丁宜附近的丹戎革岱。然而,這一說法卻有個重大的疑點難以解釋,即有研究者曾翻閱棉蘭法庭的審訊記錄,卻完全尋覓不到有關郁達夫(趙廉)的蛛絲馬跡。如果此說成立,那么郁達夫和同時遇害的幾位歐洲人的被埋地點也應該很清楚,可是,郁達夫的遺骸在整個東南亞都找不到,所以這種說法的可靠性未能得到證實。
邵洵美,人稱“中國最后的孟嘗君”。祖籍浙江余姚,出生于上海,出身官宦世家。新月派詩人、散文家、出版家、翻譯家。1923年初畢業(yè)于上海南洋路礦學校,同年東赴歐洲留學。入英國劍橋大學攻讀英國文學。1927年回國,與盛佩玉結婚。1928年開辦金屋書店,并出版《金屋月刊》。1930年11月“國際筆會中國分會”成立,當選為理事,并任會計,1933年編輯《十日談》雜志,并發(fā)表第一篇小說名為《貴族區(qū)》。1934年編輯《人言》雜志。1936年3月至1937年8月主持《論語》半月刊編務。 晚年從事外國文學翻譯工作,譯有馬克·吐溫、雪萊、泰戈爾等人的作品。其詩集有《天堂與五月》、《花一般的罪惡》。
邵洵美為人熱情、坦誠、仗義。在三四十年代上海灘文藝界多元格局并存的情況下,邵洵美擁有一大批左、中、右的朋友:胡適、葉公超,潘光旦、羅隆基、曹聚仁、林語堂、沈從文、方令孺,聞一多、夏衍、鄒韜奮、徐悲鴻、劉海粟、張光宇、丁悚、魯少飛,以及張道藩、謝壽康、劉紀文等等。真是高朋滿座、好友如云。邵洵美與徐志摩,都是那時候的風流人物,都被人譽為“美男子”,與徐志摩并稱為“詩壇雙璧”。邵洵美祖父邵友濂,同治年間舉人,官至一品,曾以頭等參贊身份出使俄國,后任湖南巡撫、臺灣巡撫。外祖父盛宣懷(亦即邵妻盛佩玉的祖父)是著名的洋務運動中堅人物,中國近代的第一代大實業(yè)家,富甲一方。又因邵洵美過繼給伯父邵頤的關系,按譜系,李鴻章當是他的叔外祖父。
戴望舒,名承,字朝安,小名海山。詩人,翻譯家。后曾用筆名戴夢鷗、夢鷗生、信芳、江思等。男,祖籍南京祖洪成谷村,浙江省杭州人。戴望舒原名戴朝,他的筆名出自屈原的《離騷》:“前望舒使先驅兮,后飛廉使奔屬 ?!币馑际钦f屈原上天入地漫游求索,坐著龍馬拉來的車子,前面由月神望舒開路,后面由風神飛廉作跟班。望舒就是神話傳說中替月亮駕車的天神,美麗溫柔,純潔幽雅。戴望舒的詩繼承和發(fā)展了后期新月派與20世紀20年代末象征詩派的詩風,開啟了現(xiàn)代詩派的時代,因此被視為現(xiàn)代詩派“詩壇的首領”,他也因為詩作《雨巷》一度被人稱為“雨巷詩人”。代表作《我的記憶》、《望舒草》、《望舒詩稿》等,另有譯著多種。戴望舒是個書癡,嗜書如命。即使囊中羞澀,買不起書,光是看一看,摸一摸,也會感到其樂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