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清代的努爾哈赤和皇太極都是軍事天才啊!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1559年2月21日—1626年9月30日),清朝的奠基者,后金開國之君,通滿語和漢語,喜讀《三國演義》。二十五歲時起兵統(tǒng)一
清代的努爾哈赤和皇太極都是軍事天才?。?/p>
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1559年2月21日—1626年9月30日),清朝的奠基者,后金開國之君,通滿語和漢語,喜讀《三國演義》。二十五歲時起兵統(tǒng)一女真各部,明神宗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稱汗,建立后金,割據(jù)遼東,建元天命。薩爾滸戰(zhàn)役后,遷都沈陽。之后席卷遼東,攻下明朝在遼七十余城。
努爾哈赤對于滿清王朝最大的業(yè)績,就在于通過八旗制度,打造出一個軍政合一、效率極高的軍事集團,集戰(zhàn)爭、劫掠、軍屯于一體,在整個17世紀上半葉,也是當時整個中國最有動員力和戰(zhàn)斗力的集團。
根據(jù)《中國軍事通史》,到后金天命六年,八旗麾下已有牛錄231個,男丁總數(shù)6.9萬,這也正是努爾哈赤敢于挑戰(zhàn)大明帝國這個龐然大物的底氣。
薩爾滸之戰(zhàn),面對8.7萬明軍精銳、以及朝鮮軍1.3萬、葉赫軍1萬,總計十一萬大軍的聯(lián)合征剿,在整個政權和部族皆面臨又一次“犁庭掃穴”的生死關頭,努爾哈赤極限動員出超過5萬戰(zhàn)兵,2萬隨軍民夫,婦女老人小孩無不上陣支援后勤,而后努爾哈赤以“任爾幾路來,我只一路去”,連續(xù)轉戰(zhàn),先后殲滅了杜松部3萬人,馬林部1.5萬人,劉綎部1萬余人,迫降了朝鮮軍1.3萬,最后只剩李如柏部2.5萬,聽聞其他三路明軍全軍覆滅,落荒而逃。
這些從全國各地調動的明軍精銳的覆滅,也極大震撼了整個大明王朝上下,更成為君臨東亞大陸已二百年,又經(jīng)歷了“隆萬改革”和“萬歷三大征”的明王朝,瞬間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努爾哈赤和高居紫禁城九重的大明萬歷皇帝本是同輩人,然而此刻一個如朝陽如日中天,一個卻如夕陽日薄西山。
努爾哈赤的后世子孫、清朝乾隆皇帝,在回遼東祭祖時由衷感佩:“太祖一戰(zhàn)而王基開,太宗一戰(zhàn)而帝業(yè)定?!睂⑶逄媾瑺柟啻蚩迨蝗f明軍的薩爾滸之戰(zhàn),和之后清太宗皇太極殲滅十三萬明軍的松山之戰(zhàn),并列為滿清王朝成就霸業(yè)最關鍵的兩次戰(zhàn)役。
下圖為努爾哈赤用劍:
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又譯黃臺吉 、洪太主。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第八子,清初杰出的軍事家、政治家,后金第二位大汗、清朝開國皇帝。 皇太極自少年起常隨父兄狩獵和征戰(zhàn),騎射嫻熟。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爾哈赤去世后,皇太極受推舉襲承汗位,改次年為天聰元年。
皇太極即位之后進行大刀闊斧的封建化改革,加強中央集權;在戰(zhàn)略上定先征服朝鮮和漠南蒙古,以解除攻明后顧之憂的戰(zhàn)略方針。對明則采納漢族降官建議,確立"講和與自固之策",重用漢將,削弱明朝實力,志在入關奪取全國政權。 崇德元年(1636年),在盛京(今沈陽)稱帝,建國號大清,并且迫使李氏朝鮮臣服于清朝。
皇太極在崇德七年(1642年)的松錦大戰(zhàn)中生俘洪承疇,自此明朝關外精銳喪失殆盡,寧錦防線徹底崩潰,清軍入關已成必然之勢 。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極猝死于清軍入關前夕,未能實現(xiàn)奪取全國政權的夙愿。
下圖為皇太極所用弓箭:
皇太極前后在位17年。他在位期間,發(fā)展生產(chǎn),增強兵力,不斷對明朝作戰(zhàn),為下階段清王朝迅速擴展入主中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廟號太宗,葬于沈陽昭陵,死后其第九子福臨即位。
皇太極所用佩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