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張騫大夫出使西域,這件事除了當時有軍事意義外,可謂是利在當時,而功在千秋!
<一>,所謂利在當時,是指:
1,溝通了東西方的文化交流丶經(jīng)濟交流,這對世界文明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2,張
張騫大夫出使西域,這件事除了當時有軍事意義外,可謂是利在當時,而功在千秋!
<一>,所謂利在當時,是指:
1,溝通了東西方的文化交流丶經(jīng)濟交流,這對世界文明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2,張騫大夫出使西域,使?jié)h朝得以在西域站穩(wěn)腳根,這極大的壓縮了匈奴人活動的縱深,從而變相的切斷了匈奴的后路。
匈奴自從被漢朝打敗,導致伊致邪單于戰(zhàn)死后,匈奴就再也沒有徹底復興過。其根本原因就是漢朝極大的壓縮了,匈奴的戰(zhàn)略縱深。
<二>,功在千秋,是指:
1,張騫大夫出使西域,為大漢將軍李廣利征西創(chuàng)造了條件,為大漢朝將西域納入華夏版圖,奠定了基礎。
2,自漢武帝時期開始,西域就一直歸于華夏版圖,有時歸于中原王朝,有時歸于少數(shù)民族王朝,例如吐蕃丶遼丶西遼。
3,自漢以來,西域歸屬于華夏的法理依據(jù)就非常清楚,無可爭辯。兩千多年前,漢朝就在西域設立監(jiān)管機構丶設立稅收機構。當時,包括維吾爾丶哈薩克在內(nèi)的少數(shù)民族,還沒進入西域,其民族稱謂,甚至還沒出現(xiàn)!
可以毫不客氣的說,自漢朝將軍李廣利征西以來,西域無論在法理依據(jù)上,還是在事實依據(jù)上,都歸屬于中原。西域自始自終都沒有徹底脫離過中原政權的管控。這就是新疆是我國不可割的領土的法理依據(jù)丶歷史依據(jù)!
張騫出使西域被司馬遷稱之為“鑿空”之旅!的確,在張騫之前中國人對于西域的認識是模糊的,更不用說對整個世界的了解了!他的兩次出使行動,不但使?jié)h王朝為出征匈奴做好了軍事準備,更為重要的是使中國人開始走出國門,開眼看世界!中國自春秋戰(zhàn)國以來,始終困撓中原王朝的問題就是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侵擾!匈奴,鮮卑,突厥,女真,蒙古等游牧民族無不給中原農(nóng)耕民族帶來危脅。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后,修筑萬里長城,以防匈奴人南下。漢高祖劉邦帶兵出征匈奴,差點丟了性命!經(jīng)過文景之治,到武帝時,西漢政府積累了雄厚的國力,可以與匈奴一決雌雄了!然而,當時匈奴控制了整個從河西到西域的廣大地區(qū),漢朝攻打匈奴必須建立強大的騎兵隊伍,可漢朝缺少良馬,須從西城引進良馬。另一方面漢朝也需要戰(zhàn)略盟友,當時西域的大月氏受匈奴人控制壓迫,因此漢武帝希望聯(lián)合大月氏共同攻擊匈奴!帶著這些漢武帝的使命張騫一行百多人出發(fā)了。
長安,天水,金城,河西,一直到西域,張騫不知遇到了多少困難,甚至被匈奴扣留!可當他到達西域時,大月氏已西遷了,他的軍事目的落空了。但他了解了大量西域情況,國家,民族,人口,風土人情,物產(chǎn)資源等等。將大漢的信息帶給了西域各國,加強了漢朝與西域各國的聯(lián)系。十幾年帶著各種中原沒有的西域各種農(nóng)作物種籽,和大量信息向漢武帝復命!
后來他再次出使西域,他的出使活動,不但為漢朝提供了出征匈奴的軍事信息,而且加強中原漢族與西域各族的友好交往,為絲綢之路的開通創(chuàng)造條件。張騫之后,大量的西域人來到長安,將中原地區(qū)的物產(chǎn)如絲綢,醫(yī)藥,冶鐵技術等帶到了西域乃至于中亞,西亞,歐洲。中原漢族也從西域和境外輸入各種中原沒有的農(nóng)作物,音樂,舞蹈,藝術,宗教等極大地豐富了中原文化。
中國是農(nóng)耕民族國家,具有封閉與保守性,而且中國特珠的地理環(huán)境東南環(huán)海,北方是高原,西南也是不可逾越的高原與山脈!因此張騫的出使及后來絲綢之路的開通為中華民族打開了通向世界的一扇門,使我們知道外面的世界,并且在兩千年里通過這扇門不斷互通有無,取長補短,豐富著中華文明!
今天我們沿著張騫的足跡,架設亞歐大陸橋,興建海上絲綢之路,將張騫精神不斷發(fā)揚光大!